第(3/3)页 “好吧,那是我有些刻板印象了。”李瑕道:“但我确实将你当作‘公道’。” “之后呢?” 李瑕想了想,道:“我冒昧,多说几句,猜猜你的行事准则。” “好。” “公道不可有‘权宜考虑’,公道是客观,它摆在这里,就是该拿来用的,用以维持世间安宁。 你为官一任,有人问你求公道,你若说‘荣王如此荣尊,死了就死了,查这案子一定是有人利用我,我不会去查’,这次你不给他主持这个公道,下次换作是平民百姓来求公道,便也有了新的借口。 真相、公道、法理这些,不该有任何主观,它就该是无情无念、不管不顾。否则何以教人信服?人若不信服,这世道也就更坏了。 故而,宋瑞兄明知也许是有人在利用,依旧执守本心,所做的一切,我很理解。” 闻云孙深深看了李瑕一眼,道:“非瑜过于通透了。” “我过于通透……直说吧,这社稷败坏,行公道愈发艰难,故而你担心我不忠于社稷?” “不错。” “宋瑞兄也通透,也看出了这些,也不忠于社稷?” “非瑜认为,我大宋百姓过得如何?” “比蒙古百姓好。”李瑕毫不犹豫道,“在大宋,大部分的百姓还能活下去,不会被当成奴隶,甚至猎物。换言之,或多或少,还是有公道的,朝廷上还有很多如宋瑞兄这样的忠正之士。” 闻云孙松了一口气,心安下来。 他今日过来,没说他要被罢官之事,他就没在意这些。 前来送行,他想问的只有李瑕对大宋社稷的看法。 因为李瑕是藩镇,且似乎有了不臣的迹象。 现在有这个回答就够了,证明李瑕与他一样,认为还有振兴大宋社稷、肃清朝纲的可能…… ~~ “非瑜可谓我平生知己,望有再会之日。” “再会。” 闻云孙拱手作了一揖,与李瑕告别。 他的态度始终诚恳真挚,也不因上奏折状告李瑕而有丝毫内疚,眼中只有坦荡。 因为,他每一句话都是据实所述,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俯仰无愧。 而李瑕看向闻云孙的背影,眼神中却有些愧疚。 他骗了他,他还有半句话没说—— “现在大宋百姓虽还能活下去,但只会越来越活不下去,所以贾似道一定要行公田法,否则便要看着大宋缓缓走向灭亡,这没得选。但公田法不会成功,只会夺走百姓最后一点口粮,让大宋更快地灭亡,早死与晚死的区别而已。” 当然,这只是李瑕的个人看法。 他不打算说出来。 不可能有人信。 这是在预见十数年之后的事,谁都不可能确认它就对的,极可能是错的。 闻云孙认为在十数年间能重振大宋社稷,在当前,比李瑕的主张稳妥且正确无数倍。 李瑕有私心。 他打心眼里就不愿扶持大宋,肯拼命造反,不肯拼命扶持大宋。 他知道自己有私心,所以欺骗了闻云孙,所以觉得辜负对方。 但,李瑕认为更重要的是,自己不能愧对自己的心。 人首先得直面本心,才能坚定,从而有所作为。 若叫闻云孙随李瑕去造反,这是毁其本心,进而毁掉他整个人。 同理,若叫李瑕当个宋臣,他只会觉得窝窝囊囊,亦是毁其本心。 包括贾似道,他们这些人有不同的主张,但从来没有对错之分。 他们天生就注定了不同的立场,视对方之主张为不可能,又都希望在自己不可能的主张之中拼一丝希望。 …… 好一会,闻云孙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。 李瑕回望了临安一眼,转过身,眼神依旧坚定。 人各有志,但只要顺各自之本心,守各自之原则,何必强求走同一个方向? 立德立行,无问西东。 …… 船起行,扬帆,顺着钱塘江而下。 下游不时有细水潺潺的溪流汇入大江。 终于,眼前是浩瀚沧海。 沧海波涛汹涌,犹可载着船只,转进长江,逆流而上…… ------题外话------ 感谢“设次元”的盟主打赏,感谢这份支持,正好这一段剧情结束了,今天就先为盟主加更,后面的剧情我再慢慢卡文吧~~今天正常的两章大概很晚~~最后,求订阅、求月票,感谢支持~~ 第(3/3)页